北京 7.21暴雨,京城震惊,全国震惊,世界哗然,外媒也高度关注。
俄罗斯《共青团真理报》说,“中国首都被泡在水里”。德国《莱茵邮报》更为刺眼的标题是“北京沦陷”。 最后,官方公布死亡70余人,北京市长辞职。

(雨中游鸟巢,可见天可以)
这场雨到底有多大? 我全过程见证了北京7、21暴雨。
一、雨中即景
当日中午一时许,我从首都机场下飞机坐地铁出张自忠路地铁口时,正好大雨倾盆。好在早有准备,我换上凉鞋,披上雨衣,挽起裤脚,冒雨朝400米外的预定宾馆走去。到宾馆门口时,只见雨水从各巷道汹涌奔向大街,水流已至小腿部位。
宾馆安顿下来,约半小时后雨小,我们去街口的褡裢火烧喝足了粥、吃饱了火烧,决定打的去奥林匹克体育中心,顶雨游览水立方和鸟巢。下午两点到六点,在淅淅沥沥的雨中,我们和许多人一起参观
那投入不菲的体育场所。感觉
水立方还不如首都机场气派,而且除了里面有少数儿童戏水外,派不上什么用场。从游鸟巢的照片看下午的雨并不大。
(繁忙的王府井)
晚上六点办左右,下了约一小时的急雨,雨水携着下水道的臭水又奔勇向街。这时,可见街上的公交车就近停在 水中,司机已不见了踪影。晚上八、九点钟,雨又啪啪下了起来。十点钟,我们在睡梦中被一阵电话铃声惊醒,朋友
急促地告诉我们:机场地铁已停,航班延误无数,让我们赶快看电视新闻,了解明天航班情况。我们这才知道,北京这场雨不小,外面雨还在下!外面已经汪洋一片! 打开电视,中央台正在直播各路口的水况,画面中北京一片水乡泽国,多处立交桥下大水,多处路段堵车,房山区学生被困,广渠门桥下江苏男子被营救··········播音员说,北京大雨四十年不遇。
十时多一点,北京市政府付秘书长出来说61年不遇,明天大雨继续!电视字幕马上打出61年不遇,明天尽量不要外出,接着开始报道死人的坏消息,有“大雨压城城欲摧”之感!在这浓重的氛围中,我却感觉第二天是个灿烂天,因为我听被采访的中央气象局的专家说凌晨一两雨将停下!我默默祈祷,并计划着明天的行程,然后放心地睡觉了。
果然,第二早一睁眼,老天一片晴朗,难见的空气清新,难见的蓝天白云!我们早饭没吃,租自行车就去逛什刹海!下图是美丽的什刹海。

(雨后的什刹海)
雨后初霁,凉风送爽,万里无云,天安门广场、王府井大街依旧人山人海,熙熙攘攘。从后来的报道中了解到,这时有许多人正在心急如焚地寻找昨夜雨中失散的亲人。 (游人如织的天安门)
二、雨究竟多大?
据 新浪网报道:7月21日午后至22日凌晨,北京平均降水量170毫米;最大降雨点房山区河北镇达460毫米。为61年以来最大。
那么,北京城区的雨究竟有多大?现有的报道中很少提及这一点,当晚11时左右的电视报道说约130毫米。从新浪网“全市平均170毫米,河北镇460毫米”的报道也可分析出,北京城区的雨不是很大、太大!亲历的我感觉亦非特大,也许曾经沧海难为水吧,且看我12天前经历的连云港大暴雨的报道:
记者从连云港市气象局了解到,此次24小时连续降雨量为1951年连云港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最高值。8日05时至9日05时,有两个观测站的降水量超过了400毫米。连云港市区的降雨量达到301.7毫米,最大雨强出现在8日22至23时的连云港城区,1小时雨量达到80.5毫米!但大雨下的连云港城区没有死一人。
三、几点思考
因时间关系,只提出如下问题:
1,政府为什么反复提“61年未遇”,其潜台词是什么?
2,城区12个小时降100多毫米的雨为什么变成汪洋大海,为什么城区亦死不少人?
3,喜欢面子工程、形象工程的政府为什么不把下水道作为一项工程?
4,广渠门桥下杂志社长死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缺乏自救知识,为什么全中国不在冗长的政治学习时间里增加点生存技能学习?
评论